是否打开信息无障碍浏览

确定 取消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

陕西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时间: 2012-04-05 00:00:00
来源: 信息中心
作者:
责任编辑:
【字体: 打印
索引号 11610424305359858H/2012-00038 主题分类 其他
文号 发布机构 乾县
发文日期 2012-04-05 有效性
主题词
  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以来的重大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经济危机的成果,努力推进各项工作再上台阶。继续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正确处理速度、结构和物价三者的关系,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好全省和谐发展的大局;继续坚持改革创新、埋头苦干,把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严谨细致的敬业精神结合起来,全力推进各项既定部署的贯彻落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达到14300亿元,增长13%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万亿元,增长不低于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20亿元,增长18.5%;外贸进出口总额163亿美元,增长15%;财政总收入达到2688.63亿元,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和1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右;单位gdp能耗下降3.5%,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1全力以赴扩大内需保增长。今年安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500亿元,省级重大建设项目450个,年度投资3029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46个,年度投资575亿元。各市区纳入省级管理重点项目100个,年度投资494亿元。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农业、民生、优势特色产业和生态环保等方面的项目建设。力促项目开工。把握时间节点,确保省级重点新开工项目一季度开工30%、上半年开工80%、10月底全部开工。所有项目都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科学安排施工力量,细化工程建设方案,保证建设顺利进行。完善协调机制,继续实行领导包抓项目制度,强化服务意识,妥善解决好项目单位土地、环评、节能评估以及建设中的各类问题。坚持有扶有控。加快交通、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续建项目建设,确保按期竣工投产。继续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园区建设,重点支持“三农”、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等项目,严格限制“两高”和产能过剩项目,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突出项目前期。加紧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优势特色产业、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谋划储备一批项目,抓好运煤通道、客运专线、支线机场、城市轻轨和地铁项目开工。强化与央企和中央部委合作,促使项目早日落地和投资到位。加强资金筹措。积极争取中央投资。促进政银企项目对接,力争全年新增贷款2000亿元以上。跟踪落实企业债券发行,加快推进延长关天、西咸发展、海外投资基金以及现代能源、循环经济和新材料等高技术创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和运作。策划发行西安、榆林等市和保障房建设债券以及文化企业债券。引进保险、社保、信托等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和保障房领域,鼓励企业运用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能源、基础设施、金融、社会事业等领域,引导其发展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集合票据等新型方式融资,有效解决好“融资难”问题。增强消费能力。落实国家调整收入分配的政策措施,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乡低保水平,建立健全职工工资、城乡低保标准和社会利益群体收入正常调整机制。积极开辟新的增收渠道,更加注重增加群众的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提高个别收入偏低行业工资水平,切实保障农民工劳酬同步。鼓励自主创业,通过减免各种税费、增加必要资助、加强能力培训等方式,创造激励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培育消费热点。落实好国家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及时兑现国家农机具下乡、家电以旧换新、节能汽车减税等政策,举办大型节庆及商品展销活动,扶持通讯、电子商务、家装、汽车、旅游文化、餐饮等消费热点。优化消费环境。深入开展食品药品保健品安全监督检查活动,规范和扩大网络消费,清理整顿持卡消费。继续实施“镇超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农产品冷链物流、“蔬菜进社区直通车”、“放心午餐”工程等。增加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促进更多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
  2努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强化经济形势分析。加强运行动态监测,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努力提高综合分析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准确把握宏观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保持月度、季度经济运行的平衡性和持续性。保障市场供应。加快实施新一轮“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加强市场物资供给和调配,重点做好粮食、生猪和蔬菜的储备和供应,避免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防止出现“买难”、“卖难”问题。继续搞活流通。落实国家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流通设施建设,严格执行“绿色通道”政策。完善应急粮油储备设施,完成粮食购销任务,用好粮食风险基金。增强调控能力。贯彻落实价格条例,完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报制度,切实加强教育、电信、房地产等民生价格监管,适时启动价格异动应急预案,抓紧完善各级政府价格调节基金制度。继续运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及时足额发放物价补贴。狠抓清费治乱,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行为,必要时公开曝光部分典型案例。加强煤电油气运协调。完善煤电联动机制,加强煤电企业合作,强化上下游行业、区域之间的协调配合和跨区域能源资源余缺调剂,优先保证省内电煤供应,适度扩大外送电量规模,稳步提高发电小时利用系数,保障电网稳定运行,提高可靠供电水平。启用天然气靖西三线工程,增加气源供应,缩小峰谷差比,确保供气安全稳定。
  3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全面落实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意见,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组织重大产业化专项,制定技术创新指南,自主研发和运用一批关键技术。组建生物医药工程研究院,实施重大产业链工程,打造卫星应用、激光器应用、高性能碳纤维及应用、钛及钛合金、下一代互联网等核心产业链,建设西部“钛谷”。启动卫星应用、激光器、新材料、物联网、环保产业等园区建设,重点抓好年产1000台激光热处理设备、1500吨钛合金丝棒材、100万只封装高等级电路、陕汽集团纯电动重型牵引车集成技术等项目。搞好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和西安、宝鸡创新型城市试点,支持西安高新区申报国家创新示范区和高技术服务业试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依据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落实“十二五”各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纺织重点推进西安纺织城、咸阳新兴纺织产业园建设,轻工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名优食品、果汁饮料等产品,建材重点提高水泥企业集中度发展预制构件等下游产品,冶金重点搞好陕钢集团扩能改造增加新的钢材品种,有色重点建设陕北新材料基地推进煤电铝一体化项目,烟草重点抓好部分生产线的改造升级和名牌产品扩产。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支持西安国家级试点和12个省级试点,出台加快聚集区域发展指导意见,争取国家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切实抓好物流、金融、旅游、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开展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联动示范,加快建设西安国际港务区公路码头、明珠家具物流基地、迅通物流分拨基地等工程。加强旅游境外促销,加大星级旅游宾馆和旅游景点设施建设,启动30个特色旅游古镇项目。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深入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推进西咸新区建设,研究出台关中城乡统筹重点示范区试点总体方案,抓紧制定支持渭南陕西“东大门”建设和省市共建大西安意见,进一步提升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整体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认真落实加快陕南循环发展若干意见,重点扶持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重点景区基础设施、承接产业转移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力争“一县一产业”发展模式尽快形成。支持延安城乡统筹上升到国家层面。有效提升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水平,在抓好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的同时,更加重视企地和谐发展,组织和动员入驻企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援建民生工程项目。培育壮大县域经济,完善100个县域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加快31个重点示范镇建设,力争完成90万有条件农民进城落户。实质性建设陕深共建延安、富平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园。组织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和即将发布的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争取一批重大项目进入国家盘子。
  4继续夯实加快发展基础。坚持不懈抓好农业工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13个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小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全面开工建设引汉济渭工程,加大渭河全线整治和流域治污力度,积极推进东庄水库前期工作,加快引红济石、榆林王圪堵、咸阳亭口、延安南沟门、西安李家河等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实施渭河流域、丹江口库区上游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搞好陕北治沟造地,完成治理面积6500平方公里。切实增强农产品供给能力,继续实施新增25亿公斤粮食产能工程,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力争总产达到1150万吨以上。实施果业提质增效、畜牧业倍增、百万头生猪大县、城郊“菜园子”等工程,力争水果产量达到1400万吨,其中苹果1000万吨,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115万吨、53万吨和195万吨。努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50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壮大“一村一品”和“一县一业”,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和集约水平。做强能源化工。新增产能煤炭3000万吨、原油200万吨、天然气30亿立方米、火电装机198万千瓦、新能源装机50万千瓦。煤矿建设以重大转化项目配套的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为重点,促进一批重点项目早日达产达效;电源项目以煤电一体化、城市热电联产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推进电力工业发展北移,搞好外送电源电网建设;油气重点在稳定提升现有产能的基础上,加强油气及页岩气资源勘探,力争旬邑—宜君区块形成工业油流和镇巴区块探井开钻。突出抓好“三大层次”项目,一是三个千万吨级炼厂、三个大型煤炭清洁利用和三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项目;二是神华陶氏榆林煤炭综合利用、榆横煤洁净综合利用等项目;三是华能延安电厂、华电安康电厂、镇安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总投资3000亿元以上,力争年度投资800亿元以上。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水电产业,有序发展生物质能产业,扩大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推进风电向关中、陕南延伸,建成靖边20兆瓦、开工黄龙1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力争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350万千瓦。利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优势,提早筹划下游产业,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相关企业在渭北、关中、陕南适当区位各建一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搞好能源惠民工程,继续改造提升农村电网、增量扩容城市电网,确保城乡居民安全用电。全面建成“气化陕西”一期工程,适时开工二期工程,推进天然气管道向偏远地区和重点镇延伸。再建设一批新农村电气化县和绿色能源示范县。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扭转铁路投资大幅度下滑局面,争取建成西平铁路、西康复线,加快西宝客专、大西客专、黄韩侯以及地方铁路建设进度,开工西合复线、西成客专和西安枢纽四大基地,抓紧蒙西—华中运煤通道、西安火车站改扩建以及阳安复线等前期工作。公路计划投资350亿元以上。高速公路,建成西商二通道、西宝高速西安至兴平段、榆绥等项目,加快榆佳、西咸北环线、安平等建设进度,新开工西临改扩建、宝鸡—汉中、合凤线铜川新区—照金等项目。非收费公路,加快108和312等国道改造、重要区际省道以及县城过境公路建设,全年新改建干线1500公里、农村公路3000公里。机场计划投资20亿元,确保西安咸阳机场第二跑道和t3航站楼3月底投入使用,增加通行航线和飞行班次,强化西安航空枢纽功能,积极推进延安、汉中机场基础施工进度。轨道交通计划投资90亿元,实现西安地铁1号线隧道贯通、车站主体建成,抓紧3号线全面施工及4号线启动建设。加快关中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全面开工西安北客站—机场轨道交通。
  5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及早出台年度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尽快落实100个大类中的具体项目,并抓紧完善相关手续,创造必要条件,在确保续建项目按进度要求竣工投运的同时,有序开工建设一批新的项目。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复转军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力争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以上,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0万人。实施就业和社会保障、五保集中供养、养老服务设施、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推动养老、医疗保险从制度全覆盖迈向人群全覆盖,彻底解决集体企业职工养老遗留问题。确保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和残疾人、高龄老人、孤儿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250元,进一步提高报销比例、扩大报销范围,降低药品价格,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继续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工程、“蛋奶工程”,深化省部共建,完善新校区设施,加强“西部高校”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将校车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围,切实解决好进城落户和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的入学问题。加强基层全科医生培训和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加快省属医疗机构、精神障碍防治和智障儿童收治教育中心建设。实施文化建设“八大工程”。继续推进县级“两馆一院”维修改造,完善基层文化站活动设备,完成25万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实现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加强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城市、工矿区及林区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新开工保障房436万套,竣工交付使用30万套。落实好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纲要,抓紧编制进入秦巴山区、六盘山区、吕梁山区等国家片区的县区扶贫开发规划,完成陕南8万户、29.5万人和陕北2.2万户、8.8万人的搬迁,按新标准实现脱贫60万人。加强“平安陕西”建设,确保安全生产,完善防灾减灾设施。实施农田灌溉、设施农业、农贸市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等项目,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0万口,解决220万饮水困难群众的饮水问题。
  6大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扎实推进节能节水减排。贯彻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抓好西安、宝鸡、咸阳等“城市矿产”基地、餐厨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试点,推进商洛尾矿利用示范基地和再生资源产业园建设。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实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加强节能评估审查。大力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强化重点耗能企业责任,开展电力、水泥、石油石化等行业能效对标,树立一批标杆企业。大力加强节约用水工作,抓好重点领域节水工程建设,万元gdp水耗下降5%,再生水回用率达到8%。加大与东部省份合作力度,开展节能减排指标置换,积极争取国家节能量交易、碳排放权交易和“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试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攻关,运用已有成果加快产业化步伐,鼓励企业优先选用先进节能环保设备。实施燃煤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技改项目100个,实现节能量50万吨,淘汰落后产能150万吨。加强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继续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争取一批县区进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抓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做好秦岭国家中央公园的申报。启动实施京津风沙源榆林治理项目。加强已建成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争取再上一批项目。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制定低碳产业发展促进办法,倡导低碳生活生产模式,积极争取国际绿色发展基金,更多落实cdm合作项目。
  7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改革的总体谋划和统筹协调,抓紧研究制定年度改革工作要点。完善国有资本证券化水平,积极推动一批有条件企业上市。深入推进粮食、物产、供销和农村信用社改革,筹备组建大型粮油企业集团。巩固经营性文化单位改制成果,加快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完成非时政类报刊社、重点新闻网站等转企改制。深化扩权强县改革试点,积极探索省直管县试点。疏导煤电价格矛盾,实施居民阶梯电价试点,在相关企业全面征收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巩固完善医改成果,落实国家医改“十二五”规划,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提升保障水平,扩大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建立和健全全科医生制度。贯彻落实公共信用信息条例,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双向开放”和“向西开放”。突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招商,组织好“央企进陕”活动,狠抓项目落地的各项服务。继续办好“西洽会”和“农高会”等。落实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力争引进外资28.75亿美元、省外资金3200亿元。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一批企业集团海外并购重组项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