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打开信息无障碍浏览

确定 取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千年风华何处寻 乾州石刻藏乾坤

时间: 2025-04-08 09:30:23
来源: 咸阳日报
作者: 记者 崔亦馨
责任编辑: 刘保刚
【字体: 打印

李省乾和他的作品。

李省乾正在雕刻一尊石狮子。

李省乾的作品石狮子。



本报记者 崔亦馨 文/图

在乾县,悠悠岁月雕琢出一处瑰宝——乾州石刻。它起源于盛唐,自那时起,便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见证着朝代的更迭、文化的交融。时至今日,漫步在乾陵周边的村落,仍能听到石头与刻刀碰撞的声音,那是传承千年的旋律,是对古老技艺的坚守与执着。

溯源:盛唐遗风 岁月沉淀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也是盛唐石刻艺术的集大成者。陵园内,华表、翼马、翁仲等石刻林立,气势恢宏,雄浑庄严,被誉为“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博览馆”,而乾州石刻的技艺,正是起源于当年修建乾陵的工匠。

传说,唐代修建乾陵时,武则天下令召集全国石刻能工巧匠齐聚乾地。陵墓建成后,部分工匠定居在乾陵周边邀驾宫村一带,将石刻技艺代代相传。起初,邀驾宫村的工匠们从三郎沟采石,制作石门墩、石碾子等简单石刻物件,用于日常生活生产。久而久之,心灵手巧的工匠开始尝试雕刻狮子、貔貅等,乾州石刻的独特风格也逐步形成。

初见:“石”与“匠”的邂逅

作为乾州石刻传承的代表性人物,李省乾将一生都奉献给了这门古老技艺。3月26日,当阳光轻柔地洒在李省乾家的小院时,他正全神贯注地雕琢一尊石狮子,只见他上身微微前倾,粗糙且布满老茧的双手稳稳地握着刻刀,眼神中满是专注与坚定,每一刀精准而有力地划过石头,粉末簌簌飘落,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他与手中的石头。周围的地面上,摆满了他的得意之作,威风凛凛的貔貅、慈眉善目的弥勒佛……每一尊石刻都雕刻精细、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李省乾虽已年过六旬,但精神矍铄,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却无法磨灭他对石刻的热爱与执着。多年来,他用双手守护着乾州石刻的传承,续写着“石”与“匠”的传奇。

世家传承:匠心的延续

李省乾出生于石刻世家,其父李宏亮在20世纪70年代曾参与乾县工艺美术厂唐三彩的烧制,创作的“窦娥冤”石刻令人称羡。李省乾自幼便对石刻耳濡目染,放学后,他总会迫不及待地跑到父亲身边,观看父亲雕刻。然而,父亲深知石匠的艰辛,坚决反对李省乾学习石刻技艺,甚至一气之下摔坏了他的作品,但李省乾并未因此放弃,父亲雕刻时,他便悄悄躲在父亲身后,用心记住雕刻的技巧,时间久了,父亲被他的执着打动,不再阻拦,但要求他不能耽误学业,李省乾满口应允,从此得以光明正大地钻研石刻。

在父亲的严格教导下,李省乾刻苦学习,不仅熟练地掌握了各种雕刻技法,还学会了如何根据石头的特性选材、构思,赋予石头灵魂与生命,他的技艺日益精湛,逐渐在乾州石刻领域崭露头角。

选材之妙:三郎沟的馈赠

的石材大多开采于乾陵脚下的三郎沟,李省乾常常穿梭在石头之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寻宝者,细细打量每一块石头的纹理和质地。他轻轻叩击石头,凭借声音来判断其品质优劣,一旦发现合适的石料,就如获至宝,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它开采出来,运回家中,满心期待着它在刻刀下蜕变新生。

李省乾对三郎沟的石头充满了敬畏与热爱,他感慨地说:“这里的青石含钙量高、石质坚硬,是独一无二的雕刻良材,这些石头是大自然慷慨馈赠的珍贵礼物,每一块都独具特色,而我的使命,便是用自己的双手,唤醒石头的生命力。”

技艺精髓:刀凿下的神韵

乾州石刻题材具有传统特色,多为镇妖、辟邪、招财进宝之意。

在李省乾的石刻工作室里,各类雕刻工具整齐摆放,有自制软弓、石雕锤、自制钢锯弓、大小钻、各类雕刻刀、钢刷、大小凿子、铅笔、尺子等,这些工具是他与石头对话的媒介,每一件都被他摩挲得光滑顺手。

李省乾巧妙运用圆雕、浮雕、透雕、减地平雕、线刻等多种技法,创作出风格各异、生动多姿的石刻艺术品,其作品风格古朴、醇厚、粗犷,线条刚直简洁,具有鲜明的关中特色。

“雕刻就像一场修行,需要极大的耐心与毅力。每一刀都要恰到好处,多一分则过,少一分则不足。只有用心感受石头,才能雕刻出有灵魂的作品。”说起石刻,李省乾言语间满是热忱,“以雕刻石狮子为例,首先要依据石头的形状和纹理构思,确定狮子的姿态与神情,接着用铅笔勾勒出轮廓,再用刻刀一点点去除多余部分,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调整刀法和力度,使狮子的形态更加逼真。最后,经过打磨和上油,让石狮子表面光滑,色泽鲜艳,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石上乾坤:作品里的文化

乾州石刻丰富多样,涵盖宗教石刻、陵墓石刻和其他石刻。

李省乾雕刻的作品以小巧精致著称,尺寸多在10厘米至18厘米之间,便于携带,他雕刻的狮子、貔貅、弥勒佛等作品,选材讲究、造型美观、风格独特,畅销全国各地。

在李省乾众多作品里,一尊10厘米高的石狮子特别引人注目,仔细观察,这只石狮子身体微微前倾,前爪有力地按在地上,它的眼睛炯炯有神,嘴巴微张,露出锋利的牙齿,石狮子的鬃毛,被雕琢得丝丝分明,根根灵动,这些细节无一不彰显着李省乾炉火纯青的石刻技艺。整个作品比例精准协调,完美融合了动感与力量,将乾州石刻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传承之困:时代浪潮中的坚守

如今,许多传统石刻作品失去市场,石匠们纷纷转行另谋出路,但李省乾始终坚守传统手工工艺,盼望着将这门古老的石刻技艺传承下去。

“传承之路充满艰难,石刻行业不仅需要具备绘画、书法、雕刻等综合技能的人才,从业者更需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传承技艺迫在眉睫。”李省乾谈及传承困境时,眉头紧锁,满脸忧虑。

为了保护和传承乾州石刻,李省乾和其他石刻艺人不懈努力,积极参加各类文化活动,展示精美作品,向人们介绍乾州石刻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价值。在教导学徒时,李省乾更是倾囊相授、耐心十足,手把手传授技艺,他始终坚信,只要还有人愿意学,这门技艺就不会失传。

同时,当地政府也十分重视对乾州石刻的保护与传承,依托乾陵优势,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将发展乾州石刻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举办石刻展览、文化节等活动,吸引更多人关注乾州石刻,为这一古老技艺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李省乾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悉心守护着乾州石刻这门古老技艺,他俯身雕刻的身影,成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生动注脚,更是匠心和传承的鲜活映照。这份执着背后,是他对文化根脉的深情守护,是对民族记忆的执着延续。在李省乾的精雕细琢下,乾州石刻承载的古老技艺焕发生机,跨越岁月,永不落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