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打开信息无障碍浏览

确定 取消
当前位置: 首页 > 魅力乾县 > 人文历史 > 乾州书苑

无字碑:奇崛瑰丽 巍峨壮观

时间: 2024-07-31 14:35:37
来源: 咸阳日报
作者: ​孟渭泰
责任编辑: 刘保刚
【字体: 打印

(来源:咸阳日报 作者:孟渭泰)

位于乾县梁山的乾陵,是唐朝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一对夫妇,两朝皇帝,合葬一室,独一无二,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例,在全世界也是唯一的。难怪有人说,在中国所有帝王陵中,只有唐乾陵可以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并驾齐驱,堪称“历代诸皇帝陵之冠”。

据史书记载,乾陵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初建时,宫殿祠堂、楼阙亭观、遍布山陵、建筑恢宏、富丽壮观,这些建筑都在悠悠岁月中消失殆尽,荡然无存。

唯有陵园内的华表、翼马、鸵鸟、石狮、牵马石人、翁仲、六十一蕃臣像、述圣纪碑、无字碑等大型石雕刻124件,整齐有序地排列于司马道两侧,气势宏伟,雄浑庄严,雕刻精细,形神兼备,被誉为“盛唐石刻艺术露天博物馆”。

居石雕之首的是一对华表,给人以庄严肃穆的神圣气氛。恭敬站立的翁仲雕像神情严肃,双足并立的六十一蕃臣像躬身肃立,翼马强悍,石狮威猛,鸵鸟刚健,增加了陵园的神圣和威严气势。无论是雍容华贵的人物,还是张扬霸气的动物,都让人感受到一股涌动的力量,按捺不住,喷薄而出。

述圣纪碑,亦称“七节碑”,是武则天为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碑。黑漆碑面,字填金粉,庄严肃穆,光彩照人。碑为方形,由顶、身、座共七节组成。碑首象征太阳,碑座象征月亮,中间五节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寓意李治的文治武功光耀天下,普照千秋。此碑开帝王陵前立功德碑之先例。

无字碑,亦称“九龙碑”,奇崛瑰丽,巍峨壮观,浑然一体,雕刻精美,为历代陵碑之冠。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的,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约98.8吨,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

碑额阳面正中雕刻了一条螭龙;碑首雕刻的8条螭龙,巧妙地缠绕在一起,鳞甲分明,筋骨裸露,静中寓动,生气勃勃。碑的两侧有《升龙图》,龙腾若翔,栩栩如生。碑座阳面有《狮马图》,其马屈蹄俯首,温顺可爱;雄狮则昂首怒目,十分威严。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

这座碑因处于显著位置而引人注目,以其精湛的雕刻艺术,独特的风姿韵味,以及种种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而闻名遐迩,也给乾陵渲染上了层层神秘色彩,同时也使后人产生了无限遐想。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先是辅佐高宗皇帝打理国政,百司奏事委于武后处置;李旦在位时,诸事也皆决于太后。足见她非凡的治国理政才能,且为盛唐作出了杰出贡献,上承“贞观之治” ,下启“开元盛世”。其身后却立了“无字碑”,为历代帝王所仅有。最初墓碑上未刻一字。清乾隆年间《雍州金石记》有记载:“碑侧镌龙凤形,其面及阴俱无字”。是因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还是千秋功过留由后人评说,无从考证,至今是谜。

郭沫若《咏乾陵》云:“千秋公案翻云雨,百顷陵园变土田。无字碑头镌满字,谁人能识古坤元。”著名作家陈忠实说:“只有当您站在汉武帝刘彻陵前时,才能感受到一代帝王的沉雄大气;当您站在乾陵通视司马神道时,才能体会到女人的伟大。”

无字碑无字胜有字,千秋功过任后人评说;武则天功高德大,此处无声胜有声。历经千年沧桑斑驳的无字碑,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这位女皇的不朽和杰出,感受到这位女人的睿智和豁达以及那大海一样的博大胸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